2009-08-27

Published 星期四, 8月 27, 2009 by with 14 comments

[opinion] 避免資訊超載的標準作業流程 - information overload



身為尷尬的部落格寫作者,總是希望內容可以更加的豐富充實,可以有更多的讀者和迴響。經過了幾年歲月,心態也慢慢的從寫 Blog 致富,變成 記錄心得、練習表達、觀察能力和拓展網路人脈。時間和工作漸漸消磨以往一天一篇的鬥志,雨後春筍般的新網路玩具 (微網誌、臉書等等...) 更是蠶食鯨吞掉原已少的可憐的寫作時間!

不過,掛網閒晃的習慣已經養成、摘要的習慣已經養成、分享的習慣已經養成,不斷變動的是越來越多新的網路工具,仔細想想,介紹了這麼多網路的工具,但是自己真正每天都會用到的其實手指頭數的出來。重點反而不在於工具,而在於使用者自己賦予工具的意義了

短短不過幾年,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已經讓我每天的資訊負載增加不少 (p.s 不是 OGC 喔!),找不到資訊的問題變的渺小,最令人頭大的是太多的資訊、重複的資訊、難以管理的資訊 和 資訊太多的創新障礙 (別人寫得太好了導致自己沒有動力發文)。簡而言之,就好比人體的消化系統一樣 (輸入 -> 整合 -> 輸出),當輸入的東西太多或者因貪念而放不下的時候,每一個環節都會出現問題。

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自己每天都會使用到的網路工具,也順便記錄下在這個時間點自己還覺得蠻順手的標準作業流程。

我想,資訊超載的主要原因除了資料量過大這個根本問題以外,在資料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相關性。龐大的網路資料如何轉化為有價值的訊息,關鍵在於 分類 和 搜尋。一個好的管理,就像是一個高效率的衣櫥,可以花費最少的時間讓你找到想要的衣服,那麼,怎麼擺放衣服 (分類) 和 怎麼找衣服 (搜尋) 就變成一體兩面的問題了

所以透過 解析 輸入 -> 整合 -> 輸出 三個環節的 分類及搜尋特性,或許可以讓自己更瞭解在處理龐大資料時效率上的盲點為何:

1. 輸入

提到資訊輸入的窗口,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 Google Reader,就分類和搜尋的能力而言,他的能力可以說完整並且全面,但他也並非完美,當訂閱量超過某個關卡,就會發現每天都有 1000+ 永遠讀不完的文章,造成莫大壓力!

此外,也經常會發生議題重覆的現象,其實想想是蠻合理的,因為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就那幾個領域,一個領域一天可以發生的事情會有多少,一件重大的事情當然是百家爭鳴!

所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一些聚合性的新聞大站來快速掌握頭條,也許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就科技和網路的資訊而言,我每天都會晃晃的是 Techmeme (科技產業動態)、Original Signal (Web2.0 的資訊源) 偶爾晃晃 Tweetmeme (網路上熱門的話題)!將 GR 當中偏新聞方面的 Feeds 轉由聚合型新聞網站來取代,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近期我已經盡量將訂閱的數量盡量減低,留下來的 feeds 都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呢,大家可以透過 feed bundle 這個工具將自己喜愛的 feed 分享出去。分類是必要的,必要的原因是因為不同的類別會有不同的優先權 (通常我把優先權較高的類別擺在最高的位置,如上圖),當時間不允許的時候,才不會不知所措!

除了 頭條新聞 和 GR 訂閱的網誌文章 以外,微網誌是一個新興的巨大資料怪獸,我涉入較多的噗浪和臉書,每天花在上面的時間並不會少於前兩者,仔細檢視這兩者的分類和搜尋能力,我覺得都還有待加強。雖然噗浪的時光河道介面趣味性很夠,但是一旦追蹤數超過 50 以後,就會變的難以控制!

何謂難以控制:就是 比較在意的資訊被淹沒在比較不在意的資訊海當中,是的,還是分類和優先權的問題!社群網路當中摻雜了真實的和虛擬的友誼,有些人是生活中我真實認識的、有些人是網路上有對談過的、有些人則只是感覺蠻有趣的,這些人發出的聲音必然有音量大小之分,但是噗浪的介面一視同仁,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無法一一瀏覽所有的噗,也無法知所輕重緩急!



不過其實不打緊,Plurk 有 feed 輸出,這代表可以透過 Google Reader 來實現分類和搜尋的功能。我的確這麼做了,一些我真實世界中認識的朋友和很感興趣的噗友,我都另外在 GR 當中開了一個噗友群組來訂閱他們的噗文,這樣一來,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我能盡量不漏失重要的訊息 (p.s. 當然這麼做也許會犧牲掉一些很讚的回覆)。



至於臉書的話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似乎沒有針對個人即時動態的 feed 輸出 (我找了很久 ><"),所以目前我還是都進入 Facebook 網站來看好友的訊息。雖然臉書先生沒有這麼慷慨的 feed 輸出,不過還是可以透過自建群組來達到分類的功能 (如上圖),這裡的分類主要可以 避免腦袋的跳 tone,有時候人加的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彼此是什麼關係可能一時轉不過來。此外關於臉書的 奪命連環通知 可以透過 這篇 的介紹稍加管理。

自己使用 Facebook 主要還是以真實世界認識的朋友為主,算是我的實體人際網絡平台,會這樣考量也是因為 facebook 實在是透露太多個人的訊息了 (如果你都有填正確的資料的話),隱私權的設定也是要非常需要注意的,可以參考 Facebook's New Privacy Features: A Complete Guide - Mashable。

以上大概就是每日主要的資訊源,其實我蠻希望所有的 sources 都可以整合到 GR 當中,透過類似 iGoogle Tab 的切換來遊走於 Headlines, Blog, 和 Social Network 之間,不過不同的介面有都有不同的趣味,所以目前來說這算是個還蠻順的吸收流程!

2. 整合

整合就是食物從口中進入一直到排出的這段過程,初步必須透過牙齒磨碎、在經過腸胃道消化然後吸收。處理資料也是如此,因為資料量實在太大,即使在輸入的部分已經做好管控,依然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篩選出感興趣的材料,因此必須要效法 "牛牛" 的反芻,快速的人工過濾自己不感興趣的資料,將感興趣的文章快速歸檔,等到有空檔的時候在慢慢消化!

會這麼做主要是希望可以一心一用達到專注的功效,如果在消化吸收的時候還要一邊過濾篩選,沒辦法達到最高效率。所以在資訊輸入的同時,第一步驟就是快速的篩選出感興趣的話題,並且歸檔。等到篩選的差不多了,才打開剛剛歸檔的文章開始詳細的閱讀。

另一方面,有時候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細看,或者碰到當下覺得沒有用到但將來也許會派上用場的資料時,也是需要透過歸檔來加以整理。嗯嗯,這種 "Read Later" 概念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先前我也有介紹過兩篇相關的工具 (1)(2),不過最近 Instapaper 這個簡潔有力的 歸檔(Archive) 工具深得我心,簡單來說,透過他提供 bookmarklet (不知道什麼是 Bookmarklet 可以看 這篇) 可以快速的將文章歸檔,完全沒有多餘的設定,就只是 Saved!



等到將輸入的資料都過濾歸檔完畢,再對歸檔的資料進行分類;相較於其他 Read Later 的工具,Instapaper 的簡單反而提高了效率:歸檔就是歸檔,分類就是分類,乾淨俐落,不需要在歸檔的時候跳出一些要你輸入 title、tag 等等的表單。另外,他的運行速度相當的快,成為近期我必備的工具之一。

嗯嗯,接著檢視分類和搜尋兩大面向,很好,Instapaper 可以讓 user 自訂類別 (如上圖左側),那麼搜尋呢?找不到搜尋框?慢慢的將頁面捲到下方可以看到,他也支援 feed 輸出:那麼可以透過 GR 訂閱 Archive 文章,藉助 GR 的搜尋能力做到關鍵字搜尋歸檔文章的功能,Good!

另外,Twitter 也被我拿來當作歸檔兼發佈的工具之一,相信各位有注意到最近才剛推出的布朗週報,其實他就是我整理每週發佈在 twitter 上面和本 Blog 議題相關的網路文章集成。為什麼會拿 twitter 來做這件事呢,其實也說不出什麼理由,因為要我用 twitter 來社交,我覺得RT來RT去的整個就是一團亂,所以索性拿他當作本站的新資訊發佈平台,詳情可見 先前的介紹



為什麼 twitter 這麼夯他成功的優勢是什麼怎樣使用 twitter 可以吸引更多的 follower;前面這幾篇文章都有我覺得很不錯的觀點,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總之,我將 twitter 當作自己部落格的新聞發佈平台,透過自訂標籤的方式 (如上圖紅框框),來達到分類的功能,搭配 Twitter Advanced Search (比起噗浪,twitter 的搜尋功能強大太多了) 我可以很輕鬆的找到先前的資料。對於我分享的文章和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 follow 我



當然,如果直接透過 twitter 首頁自行 keyin 的話是一件累人的事,所以我採用的工具是 bit.ly 這個短網址服務,可以直接在要分享的網頁上點擊此 bookmarklet,就能幫你 擷取文章 title 和 短網址,並且還有直接貼到 twitter 的按鈕 (如上圖)。

我想,整合是資料轉化為有價值資訊的重要歷程,單篇文章或觀點或許沒法激發出什麼新的想法,但是有組織的歸檔分類,即使自己不是什麼偉大的思想家,也可以透過有系統的知識管理,觸類旁通而迸出一些新的見解也說不定!

3. 輸出

經過輸入和整合的標準作業流程,最後的輸出可以說是最輕鬆不費力的了!以分類的層面來看,對外的輸出的每種工具都有我自己賦予其的屬性。Blog 主要以發佈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網路工具的介紹;Plurk 拿來發佈心情、碎碎念;Twitter 用來發表與本 Blog 相關議題的好文章;Facebook 是實體人際網路的平台,最後一個就是新玩具 Posterous,用來分享有趣和創意的影音媒體。

這邊介紹一個比較新的玩意叫做 Posterous,其實他的概念和老牌的懶人部落格服務 Tumblr 類似 (如果你未曾聽過這個服務或許可以直接參觀 我的 Tumblr 看看,以前我把他拿來記錄一些文章佳句、和一些有趣的影片) 是一個 WYSIWYG 介面讓你輕鬆分享文字、連結、圖片和影音等多媒體資料。


Posterous 吸引我的地方,一樣是他的 bookmarklet可以自動偵測頁面當中的圖片和影片然後直接發佈至他的頁面,此外還可以和許多網路服務做連結,像是可以同步發佈至 Facebook、Tumblr 等等許多社群網站,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 這邊

目前來說 Posterous 定位和 Tumblr 是一樣的,所以我已經將 Posterous 設定自動同步至 Tumblr,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看看:我的 TumblrPosterous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現在網路工具百百種,怎麼組合搭配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以上只是描述一下自己平常處理資訊會遇到的問題和工具搭配的方法,就像臉書的餐廳遊戲把自己的裝潢拍個照留念一下。輸入 -> 整合 -> 輸出 再著墨各個環節的分類和搜尋的面向,我想這樣的架構的確讓自己可以對資料的掌控度提升,免於資訊超載的窘況!

如果大家有什麼很不錯的 flow 或是隱藏的超好用工具,一定要回覆分享啦啦,感恩再會!
      edit

14 則留言:

  1. 這篇讀完真的收穫很多
    我也簡單分享一下自己目前的資訊作業流程

    主要我是以Google Reader為中心,收集面當然是依靠Google Reader,我也會像您一樣做好權重的分類資料夾,這真的非常重要,什麼是一定要讀,什麼可不讀,這都是自己必須先去做的篩選,

    然後我的歸檔和整合也是利用Google Reader,
    一方面在GReader裡面看到好文章,我會立刻幫它下一個標籤分類(Tag,GReader裡面除了分類資料夾,也可以直接下單獨Tag),這其實就做好歸檔動作。這樣一來我既不用轉到該網站也不用離開Google Readrer,以後要找這些歸檔文章都可以找得到。
    另一方面,Google Reader也有Bookmarklet,所以如果是在外面看到的好文章,同樣用Bookmarklet歸檔到Google Reader中。

    最後因為最近Google Reader加入Send To功能,要把文章轉傳、發佈都更為容易了。

    所以目前收集、整合和發佈的動作,基本上都可以在Google Reader上單一平台完成。

    分享一下自己的用法,也謝謝作者精采的分享^^

    回覆刪除
  2. 呵呵,的確的確,Google Reader 的確已經有辦法壟斷這整個 flow 了,加上最近新出的 Sendto,谷哥的野心真是讓人望之生畏!

    感謝異塵兄的分享,或許 GR 的包山包海,反而會讓一些很直覺的事情變的進入門檻較高、或者看起來比較複雜,不然其實他可以涵蓋整個流程沒錯!

    哪一天 GR 把他的介面改的更簡單有力,就是其他服務滅絕的時刻了,囧

    回覆刪除
  3. 還有很重要的,就是Google Reader能夠快一點,順一點,效能好一點就好了XD

    回覆刪除
  4. 因為google的搜尋能力太強了,讓我懶得分類的的本性持續下去,也是用google reader,文章看標題,有興趣就點進去,喜歡就加星,有了印象,之後要用就是搜尋,不過這種方式不利於分享,只能獨樂樂。
    很感謝你們的細心整理,讓我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
  5. 看起來我們都是Google Reader的愛用者,看到我的部落格在經過層層篩選還被你訂閱,覺得很榮幸 XD

    回覆刪除
  6. haha~ Angelo 兄,您的噗浪也是我的必備良品阿!

    回覆刪除
  7. 我以前也像懶兄一樣,有興趣就加星號,後來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會加太多星號,最後也不一定都有時間消化,所以現在我在歸檔文章的時候都會提高門檻,思考是不是可以成為我寫作的素材、或者並不是很容易透過搜尋得到的東西,我才會收藏下來 ^^

    回覆刪除
  8. 看了Browny大哥這篇文章,其實對我來說收穫莫大。
    我只是個初新者部落格玩家,我的Blog:http://linux99sun.pixnet.net/blog
    我覺得像您說的:輸入->整合->輸出,對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我真的覺得太多資訊消息
    導致我吸收上的困難重重,我要去閱讀過後、挑選,浪費了不少時間
    我沒有像Browny大哥善用Google Reader,或許那些很重要,還是值得學習!!
    今天第一次來到這,我在這篇文章收穫不少,很感謝您,我已經將您加入交換連結中!!
    我要開學了XD,有更多時間會來這篇接收一些資訊,期待自己也可以做的更好:D,卸卸Browny大哥的介紹。

    回覆刪除
  9. 呵呵 小傑別客氣

    我很高興這個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 ^_^ 也歡迎多多交流阿!

    回覆刪除
  10. 資訊來源真的好多,讀了部份喜歡的,消化了一下就占掉一天中許多的時間,也消磨掉Po文的熱情.
    現在只能找些冷門的文章來寫了 = =

    回覆刪除
  11. 嗯嗯,看到別人寫這麼好,自己就更懶得動筆了,所以我改用twitter分享!

    回覆刪除
  12. 資訊來源真的好多,讀了部份喜歡的,消化了一下就占掉一天中許多的時間,也消磨掉Po文的熱情.
    現在只能找些冷門的文章來寫了 = =

    回覆刪除
  13. 看了Browny大哥這篇文章,其實對我來說收穫莫大。
    我只是個初新者部落格玩家,我的Blog:http://linux99sun.pixnet.net/blog
    我覺得像您說的:輸入->整合->輸出,對於資訊爆炸的時代,我真的覺得太多資訊消息
    導致我吸收上的困難重重,我要去閱讀過後、挑選,浪費了不少時間
    我沒有像Browny大哥善用Google Reader,或許那些很重要,還是值得學習!!
    今天第一次來到這,我在這篇文章收穫不少,很感謝您,我已經將您加入交換連結中!!
    我要開學了XD,有更多時間會來這篇接收一些資訊,期待自己也可以做的更好:D,卸卸Browny大哥的介紹。

    回覆刪除
  14. 看起來我們都是Google Reader的愛用者,看到我的部落格在經過層層篩選還被你訂閱,覺得很榮幸 XD

    回覆刪除